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12月,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引发的一般人权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引发广泛关注,此案缘起于医院拒绝为31岁单身的徐女士提供“冻卵”服务。原告徐女士表示,有人认为单身生育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但她认为,有没有权利养育孩子,应该由女性自己来衡量、评估和决定。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孙伟今年两会则带来了一份关于“禁止医疗机构开展单身女性冻卵”的建议。她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单身成年女性越来越多,然而开放单身女性冻卵需求,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直面。
以下为知乎医学领域优秀回答者 @元宿six 、@杜小溪创作,腾讯新闻整理。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进行授权。
回答一:满足这四种情况的女性可以考虑“人工冻卵”
@元宿six(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我的观点是不建议禁止,讲清利弊,倡导优生优育,尊重个人选择。
什么是冻卵
「冷冻卵子」是指为了阻止卵子随人体衰老,而在女性健康时取出卵子,采用冷冻技术将其进行冷冻的行为。冷冻卵子技术常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1986 年世界上首名慢速冷冻卵子宝宝诞生,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发布了关于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指南,该指南已不再是实验性的,其中提到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成功已大大提高,其安全性数据令人放心,但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技术水平尚未统一。
为什么需要发展「人工冻卵」技术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其卵子的质量趋于下降,这是根本原因。这些卵子可能含有更多的染色体异常,绝经后妇女将不再排卵,这意味着她的卵巢将停止释放卵子。如果这时候女性想要一个孩子,但目前无法怀孕或无法怀孕,一些辅助生殖的机构会建议可以使用专门的设施冷冻她的卵,以备日后使用。
此外,在生殖医学中,好的卵子是试管婴儿成功的必要条件。卵子没法像精子那样随用随产,它每月有限地生成在卵巢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子的数量和质量在降低,从35岁后更是开始明显下滑,所以没有条件或还不想在当下完成生育的女性会考虑「人工冻卵」这些女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职业和教育计划长远:希望攻读高级学位或要求苛刻职业的女性(明星、高管等),由于攻读时间长,希望在年轻时就冻结卵子,以确保以后获得健康卵子,一些公司,例如Facebook和Apple[1]甚至为希望出于职业原因推迟分娩的女性雇员提供人工冻卵的服务。一个由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在2013年进行的调查发现[2],在183位患者中,80%选择冻卵的是因为他们没有伴侣,而19%表示,“工作场所灵活性促成了他们的生殖困境。
个人情况:想要与伴侣生育孩子但尚未找到伴侣的女性考虑冷冻卵子以备将来使用。同性关系中的女性也可能希望生育一个孩子。
癌症:化疗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通常会干扰甚至终止生育。生殖癌可能导致女性卵巢切除。人工冻卵可能有助于减少某些癌症治疗对生育的影响。
感染,器官衰竭和其他健康问题: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可能会损害蛋的质量和生育能力,例如子宫内膜异位。
冻卵的风险
风险1:冻卵的不确定性
冻卵并不能保证未来一定能够生宝宝。美国生殖医学会指出,就算是38岁以下、比较年轻的女士,一颗冷冻卵子能够成功孕育婴儿的机率是2到12%[3]一系列因素会影响一个人怀孕的机会,例如子宫健康,年龄和整体健康。
风险2:程序复杂
程序复杂,意味存在多种非风险。仅冻卵前的评估,到打排卵针就耗时耗财,有meta分析显示[4]每只冷冻卵子复苏后的妊娠率是7%,所以存储的卵子不可能只有几颗,要想要提高怀孕率,一般做好几次取卵手术。别小看这几次手术,哪怕手微创,也有感染的风险,毕竟女性取卵远不如男性取精子那么简单,别看图上好像程序简单,实际上从促排卵到取卵要经历多达数十种程序,
身体检查→取卵→筛选→冻存(冷冻保护剂渗透脱水→玻璃化冷冻→液氮中保存数年)→取出卵子→复温复苏→体外受精→体外培养→PGS筛查→胚胎移植→着床受孕
由于在促排卵阶段,需要大剂量激素刺激卵泡生长,注射大量的激素意味着可能需要承担副作用,有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上千,可导致腹水、胸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经过阴道穿刺手术把卵一个个取出,这期间也需要承受一定的「穿刺之苦」。即使这么辛苦冻卵成功了,但是从冻存后那些步骤,没有一步是百分百成功的。养成囊胚后,还得过PGS筛查(过滤掉染色体异常的胚胎)。PGS通过率平均只有64%,年龄越大通过率越低。
风险3:费用昂贵
国内尚未批准为未婚女性或者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妇冷冻保存卵子或胚胎。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只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考虑冷冻卵子:
有不孕病史且可以进行人工辅助生殖的夫妇,在取卵日,如果丈夫取精失败,可以选择将卵子冷冻起来,等取到精子再用;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和化疗之前可先进行卵子冷冻。这就导致了单身女性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大陆以外的机构选择,而外面的机构良莠不齐,往往花了钱,却不一定能保障好技术的稳定性。
综上,冻卵是一份希望的保留,切不可当作万全的保险。
参考
1.
2.
3.Practice Committees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Mature oocyte cryopreservation: a guideline. Fertil Steril 2013; 99:37–43.
4.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14, 29, 159–176
回答二:冻卵怀孕率不高,还有促排卵和高龄妊娠风险
@杜小溪(《怀孕这件大事儿》作者|妇科内分泌)
职业相关: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核心成员。
一项技术的广泛实施,主要考虑三方面:efficiency(有效性),safety(安全性),justice(公平性)。
一、冻卵的有效性:怀孕率不高
并不是世界各地都支持这种社会性冻存(social freezing,指仅仅出于想延长生育期限的冻存),能冻的只有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等为数不多的国家,而且争议也挺大,开会总吵架,写出来的专家共识都很保守。为什么呢?主要是冻卵后怀孕率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冻卵再孕需要经历N多关:打大剂量的激素促使卵巢长出来很多个卵泡 → 经过阴道穿刺手术把卵一个个取出 → 冷冻保护剂渗透脱水 → 玻璃化冷冻 → 液氮保存数年 → 取出卵子,复苏 → 体外受精 → 体外培养 → 胚胎移植 → 着床。随便数数就得十来个关卡,想要怀孕,必须每一步都成功,然而事实是,每一步都削减着成功率。
有meta分析研究显示(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14, 29, 159–176),每只冷冻卵子复苏后的妊娠率是7%。想要提高怀孕率,建议冻存20个以上卵子,也就是说,一个月促不出那么多,可能要促好几个月,做好几次取卵手术。
2017年,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35岁及以下的女性,冻存5个卵子妊娠率为15%左右,冻存15个以上时妊娠率才会接近90%。但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无论冷冻多少颗卵子,妊娠率最高也只能达到30%~40%。见下图。
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Women」
把冻卵作为后悔药,但当需要时却发现妊娠率如此之低,是后悔药治愈了后悔,还是带来了更加无可弥补的后悔呢?
二、冻卵的安全性:促排卵的风险,高龄妊娠的风险
在促排卵阶段,大剂量激素刺激卵泡生长,有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可导致腹水、胸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穿刺取卵毕竟是有创的手术,手术相关的风险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感染、出血等。
此外,冻卵只是定格了卵子的年龄,并没有定格我们的身体。研究显示,选择冻卵时女性平均年龄超过36岁(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16, 22, 440–449),等到复苏怀孕,很多会超过40岁,一系列高龄相关的风险会大幅增高,比如胎儿畸形、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